热门信息
通知公告
>>更多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 >> 心理个案分析 >> 正文

心理辅导

「有效安慰」,都有这3个共同点|WEEKLY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05 17:26:49浏览人数:

01

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安慰?



年轻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遭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尽管学校和社会不断鼓励他们寻求专业服务,但事实上,同龄人和朋友才是他们最为倚仗的存在。



在一项澳大利亚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 16-25 岁的人每周花 3.5 小时为自己的朋友提供心理支持,全年约 182 小时。


研究中 94% 的人都有过「帮助朋友对抗心理问题」的经历,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朋友比家人和心理工作者更可靠。后续访谈发现,在向朋友提供帮助时,他们会避免与成年人的不必要接触,向其直系亲属反映情况或求助,往往是最后被考虑的。


因为孩子们觉得,大人不能理解自己。或者说,总是站在不平等的立场上,把自己的情绪当作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一位 16 岁的女孩在访谈中说:「没人理解我们的困扰,除了我们自己。老师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感受,而父母根本无法理解」。


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安慰?



年轻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遭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尽管学校和社会不断鼓励他们寻求专业服务,但事实上,同龄人和朋友才是他们最为倚仗的存在。



在一项澳大利亚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 16-25 岁的人每周花 3.5 小时为自己的朋友提供心理支持,全年约 182 小时。


研究中 94% 的人都有过「帮助朋友对抗心理问题」的经历,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朋友比家人和心理工作者更可靠。后续访谈发现,在向朋友提供帮助时,他们会避免与成年人的不必要接触,向其直系亲属反映情况或求助,往往是最后被考虑的。


因为孩子们觉得,大人不能理解自己。或者说,总是站在不平等的立场上,把自己的情绪当作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一位 16 岁的女孩在访谈中说:「没人理解我们的困扰,除了我们自己。老师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感受,而父母根本无法理解」。



02

测测你有多宅?新版「蛰居量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解封之后突然觉得很不习惯,不想出门,难以进行社交活动,依然保持着原先的生活习惯?


1998 年,日本精神病学家 Tamaki Saito 首次用「Hikikomori(蛰居)」一词描述那些处在极端社会退缩状态的人。随后, 蛰居一直被视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抑郁症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非一种心理疾病。


直到 2022 年,蛰居症才作为一种心理疾病被正式纳入 DSM-5 之中。据统计,全日本有约 100 万人(占总人口 1.2%)受到蛰居症的影响。


蛰居症的核心特征包括:


  • 几乎每天都待在家里,超过六个月;

  • 脱离社会,与社会关系隔绝;

  • 有严重的痛苦和社会功能障碍。

不久前,日本大学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共同研发了一份新的「蛰居量表」(HQ-25M),主要从社会化、孤立和情感支持三个方面进行衡量,旨在尽早识别出有蛰居问题的个体,以提供帮助。


附:新蛰居量表。量表为 0-4 分五点量表,0 为「几乎不」,4 为「总是」,共 25 题,带 * 题目反向计分。


1. 我远离他人

2. 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

3. 没有人能和我谈论重要事项

4. 我喜欢结交新朋友(*)

5.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6. 人们总是烦我

7. 我的生活中有人尝试理解我(*)

8. 有人在我周围时我感到不适

9. 我大部分时间都独自一人

10. 我能和某些人分享我的私人想法(*)

11. 我不喜欢被别人看见

12. 我几乎不和人见面

13. 我很难融入某个群体

14. 我几乎没有讨论重要问题的对象

15. 我享受社交(*)

16. 我的生活不遵循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17. 生活中没有对我来说重要的人

18. 我避免与他人交流

19. 我几乎不与他人产生任何联系

20. 相比与他人相处,我更喜欢独自一人

21. 我有可以信任的他人(*)

22. 我很少独自一人(*)

23. 我不喜欢社交

24. 我很少花时间与他人交流

25. 我喜欢与他人相处(*)

平均分为 68.56 ,标准差 19.24 ,如果得分高于两个标准差,则有可能是潜在蛰居者。


对于想要寻求帮助的蛰居者及其家庭而言,目前治疗的重点是身体活动、重建社交能力,并循序渐进地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同时,研究者们也在开发针对蛰居的家庭治疗和艺术治疗。但由于蛰居的本质即脱离社会交往,蛰居者主动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很小。


研究者表示:「受疫情影响,蛰居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理解和治疗这一心理疾病需要全世界研究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03

款帮你监控和调节情绪的 app

又到了一年一度晒出自己听歌报告的时候。

据研究统计,年轻人每天听音乐的时间最长能达到 5 小时,当他们感到焦虑或抑郁时会听得更多。


鉴于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高的存在感,西悉尼大学的 Sandra Garrido 及其团队以它们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推出了一款通过音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软件:MoodyTunes。


MoodyTunes 与其他音乐 ap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引入了实时的情绪评估。记录音乐对情绪的影响,进而创建出最能为你提供情感支持的歌单。传统歌单遵循数据逻辑,往往只是将曲风、内容类似的音乐放在一起,而 MoodyTunes 的歌单更适配私人情绪。

MoodyTunes 在初步测试中表现良好,许多人相信这款软件可以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提供有效的情绪管理。


Sandra Garrido 博士表示:「音乐对情绪低落的人来说有天然的吸引力,但现有的数字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只有 10% 的参与度,Moodytunes 正在用一种微妙且敏感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情绪管理方面的帮助」。




04

新的心理健康保护方案:钓鱼


一项针对英国成年人的调查表明,钓鱼可以帮助患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人。


这项由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钓具品牌 Angling Direct 及慈善机构 Tackling Minds 共同开展的研究吸引了约 1900 名成年人参与其中(其中约 97.5% 为男性)。


研究表明,与不钓鱼的人相比,钓鱼人患焦虑症、自杀和自残的比例都有所降低。


在英国约有 200 万人参与过钓鱼活动,研究者认为:钓鱼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活动量,同时让人们贴近自然环境(特别是有水环境),这有助于提高心理疾病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放松。


同时,钓鱼对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老人、残疾人也可以将钓鱼作为消遣的方式。

男性是参与钓鱼活动的主要群体。英国约 15% 的男性有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但针对男性的转介资源和疗法则相对较少,对于他们来说,通过钓鱼来获得成就感并放松身心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研究者表示,钓鱼可以成为一种辅助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是正规治疗的一种有益补充,公共卫生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干预民众心理健康的潜在手段。







   Copyright@  福建商学院  学生处 版权所有   闽ICP备12020660号-3
校址:福州市鼓楼区黄铺19号   邮编:350012    技术支持:福建商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