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内心的愿望,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想要达到的状态。然而,受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个人经历影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学会科学的人际交往方式技巧,去面对周围的人。
最常见的就是恋人之间的相处,女方为了让男方更在意自己,往往会做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举动,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男方的注意力,可是效果却非常差,甚至还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在人际关系中,有些心理学理论是需要我们理解的,只有理解了,你才知道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去面对周围的人。
我举三个最常见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最简单的人际吸引和交往的原则,叫做“接近效应”。费斯廷格、沙赫特和贝克曾经做过这么一个研究,在17栋两层高的楼房构成中,每栋楼房有10间公寓,分别观察这些人的交友情况,随机安排。
一段时间之后,研究发现65%的朋友是住在同一栋楼房里。更令人惊讶的是,同一栋楼房的友谊,41%的人和隔壁邻居成为了亲密朋友,22%的人和隔离两三家的人成为朋友,而只有10%的人是和公寓另一端,也就是远端的住户成为好朋友。
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吸引原则和接近原则不仅取决于物理距离,也取决于“功能距离”。你能遇到的人在你身边,见的时间越长,关系就会越好,亲近度会更高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
接近效应之所以发挥作用,最主要的还是熟悉度和曝光效应,我们暴露在别人面前越多的个人信息,当别人能够正面反馈,并且感统深受,我们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假如能够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知识度以及个人品质,那么吸引度就越高。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越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人在你身边。
所以,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浅俗易懂的道理,就是人要先提高自己,把自己变得充实、正面、积极起来,你有这样的光芒,才能够吸引同样光芒的人,否则你身边就很难拥有这样良性的伙伴,人际关系的相处就不会特别顺利。
02
第二个理论,是“互惠式好感”。作为个体,我们都喜欢被别人喜欢,都想要别人喜欢自己。但是,你知道如何让别人喜欢吗?这个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
事实上,人际间的好感度培养,往往是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多那么一点点互惠式过程所形成而来的。
举个例子。
你在职场上是个新人,遇到困难,啥也不懂,感觉很痛苦。于是你去请教前辈,请一个有经验的人士来帮你,这个前辈性格很好,谆谆教导你各种细节和过程,经过努力以后,你终于上手,开始在职场上得心应手。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说是不是会对这个前辈产生好感?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帮助了你,你很感激,内心有好感,产生信任和依恋,就有了建立关系的基础。
我有麻烦——找你帮忙——你帮助了我——我开始对你产生好感——互相欣赏——喜欢——热爱。
人的好感建立通常都是这样的“公式”,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上,统统适用,互惠式的帮助,互相存在好感,就有了人际交往和谐的状态。
哪怕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帮个小忙,都能增加好感度。
稍显遗憾的是,关于好感度,这个不像游戏,游戏里面会有数值,你可以看到它的特征,到了哪个阶段,现实生活里是没有好感度数值的,这就需要你在生活里去时时感受好感度建立的过程了。
帮的人越多,越热心,人际关系就越好。
03
第三个,是社会交换理论。这种人际关系的概念,最初是建立在成本和收益的经济模型基础上。看到这,大家肯定会觉得奇怪,人际交往还有成本?
是的,是有成本的。比如你一个男生,想追一个女生,表达爱意,是不是要花时间?建立关系从不熟悉到熟悉,是不是得用各种真诚的举动来让她感受你的情感?
一个人对你有好感,建立关系就会很快,时间成本就会很低;但一个人对你讨厌,自然你想亲近对方,就会十分困难,也许人家八辈子都不会理你。
因此,人际关系交往是会有成本的,收益越高,令人愉悦,感觉关系值得,那么人际交往才会继续下去,否则就会感觉很累,没有继续在一起的必要,即使在一起久了,都会分开。
举个例子。
你是老师,想要去结交朋友,你会结交哪些人士?显然你也会结交老师,再好一点你会结交医生、公务员之类比较好的对象,因为这些人士跟你的职业比较靠近,能够聊得来,满意度会更高;相反,作为老师你去和学生对话交流,那就很难在一起了。
学生和老师的差距太大,不仅阅历、经验、社会关系相差许多,各方面都存在不匹配的现状,要是学生和老师交朋友,费的精力会更大一点,也会遭遇家长、学校等社会环境的舆论影响,要是搞出师生恋,要被谴责的。
这就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典型表现,我有什么价值,就能什么价值类型的人,因为大家都想快速、简单、快捷地去建立关系,不想花成本去浪费太多的事情上。
04
了解理论,是不是发现人际交往就会清晰很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方法就出来了。
首先你得接近,创造能够产生人际交往的圈子和空间,尽量频繁接触。不管是微信、QQ还是面对面交流,尽量能够多接触,聊一些话题,彼此之间有建立感情的基础,千万不能等,或者不主动,被动的人是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这里大家就不要怕主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他会不会瞧不起我,或者看不上我”等消极认知的想法。
不存在的。
你主动,他主不主动是他的事,他要是也主动,就说明他在意你,你可以和他交往;他要是不主动,你也可以放弃了,不浪费时间。
主动有个好处,就是人际交往你可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观察对方的表现和态度。对你有感情、亲近你的,自然会愿意和你多聊在一起,这也是你可以去掌握的地方。
试一试,总比躲一躲好很多,试了就有机会,不试一点机会都没有。与其怕失败,不如去追求成功,那种感受美妙无比。
其次,做一些互惠式的事情。平时多帮助别人,倒个水、收个快递之类的,都可以做,热情一点,对待别人真诚,自然能够收获良缘。
这里得注意,做好事的时候也不要过于“讨好”,什么事情可以帮,什么事不能帮,心里要有数,该拒绝的就拒绝,不用害怕拒绝别人会带来什么坏印象,人家根本不会在意你的拒绝,只会在意事情能否完成。
比如你拒绝了对方,对方会对你有小情绪,但这种小情绪只要无关人格伤害或者事情冲突,就不会对你在意,而是会迅速找另外的人,看能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对于你的拒绝,就会忽略忘记了。
这里的互惠,一定得注意,我帮助你的同时,我自己也会有所收获或者成长,绝不是“跪舔式的付出”,我为了你放弃自己所有,这种是最傻的,也是最不值得的做法,你的跪舔,并不能换回他的真心和理解,只会变本加厉,对你更加苛刻,认为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过于讨好别人,最后失去的会是自我。
积小成大,互惠式的事情不一定要做很大的事,小的事情积累下来也会有质的发展,要想人际关系好,多多帮助别人就好了。
最后,培养自我价值。要想朋友多,自身必须强。这种强,不是强在你钱有多少,或者肌肉有多么壮,出去拿这些外在去吸引别人,而是你的内在,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质,去吸引别人。
譬如,共情心理。共情心理强大的人,往往能够理解他人,明白对方的难处,同时也能够给予关心陪伴与支持,有这样的性格,人际关系不好都不可能,大家都会被你的气质所吸引。
除此之外,保持外在形象的规整也很重要。不是说你一定得漂亮的像个美女或者帅得让人着迷,而是你的形象符合你的职业和个人特质,比如你是老师,你就要有亲和力,让人有亲近的状态,如何塑造自己的个人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要是你邋邋遢遢、不学无术,平时出口就是各种脏话,你说这样的人能够吸引别人吗?
肯定不行。
当自身的形象、个人价值能够展现出来以后,人际交往的过程就会更加顺利,也就不会再为人际交往的不顺感到痛苦了。
说到底,人际交往本身没那么复杂, 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会投桃报李对你好;你对别人不好,别人怎么会对你好?最主要的还是看自己的心态。要是你不自信、感觉自卑,缺乏同理心,任性、脾气差,用什么技巧都不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好的。
毕竟技巧只是套路,唯有真情才能留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