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通知公告
>>更多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 >> 心理咨询 >> 正文

心理辅导

为什么我们都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05 19:28:44浏览人数:
曾经听到一个女孩说,自己对工作的感受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她说这种对工作的感受是10年前一个领导跟她分享的。在最近一次与领导的相遇中,她忍不住向之前的领导提起当年的这种工作感受,让自己尴尬的是,她也成为了这样的人。而更让人绝望的是,那位领导也依然延续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状态…… 我能感受到她的绝望,焦虑和无助。 曾经还有一位女士跟我说,她一直想改造自己的老公,但是始终都没有成功。我问她为什么要改造伴侣,她说因为对方不思进取,看不惯对方的生活状态。我又问她,改造了多久?她告诉我,有30多年了! 这两个案例有一个共性,就是当事人都活在了别人设计的剧本里。区别是第一位潜移默化地被同化;第二位则将婚姻的不幸福归结于配偶的不上进。我们可以将第一个剧本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第二个剧本叫做“我不幸福,都是你的错。” 这两个剧本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故事。一个讲重复悲剧;另一个讲扮演受害者。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有着相同的幸福,然而不幸的人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认为不幸的人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根源都是缺乏对人生剧本的觉察和反思,以及重新设计。 王阳明曾经问过自己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回答:做官。王阳明说,我不同意。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这是对常规读书目的的标准剧本的反思和重新设计。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和权威人士都会为我们设计剧本,那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必然带有他们的时代局限性和身份认知偏见。 毛泽东的父亲为他设计的人生剧本是成为小地主;达尔文的父亲为他设计的人生剧本是成为律师;……  再回到开篇的第一个故事,领导的工作状态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是领导的职场经历所塑造的人生剧本,我们不必活成领导的样子。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你相信什么就更有可能会成为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有一种把心理现实变成客观现实的心理倾向。要避免这种悲剧,我们要觉察领导的局限性,并且有勇气去摆脱悲剧的重复。 在内心中告诉自己,那是他的故事,可不是我的。通过自我心智升级,才有可能成为自己,拥有不同的职业生涯和职场体验。 这个故事有点像林朝英的版本,由于王重阳的伤害,导致林朝英一辈子也没有再谈过恋爱。林朝英把自己封闭在古墓里,终生没有再踏入爱河。 心理学有句话叫:“除非你允许别人伤害你,否则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林朝英性格偏执,选择了错误的反应来应对爱情的挫折,但她在古墓派的武功中暴露了自己的情感需要。古墓派的武功需要男女合练才能达到至高境界。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升华”,把情感压抑的能量转变为至高境界的武功,从而避免体验痛苦,同时获得心理补偿。 也就是说,林朝英潜意识依然想谈恋爱,只不过她的心理实现和偏执性格导致她没有再次尝试,而是把爱情压抑升华为武功表达。古墓派的后人也受到这个情感创伤剧本的影响,这个剧本叫“男人会伤害你的”,李莫愁重复了这个悲剧,而小龙女则遇到了杨过,改写了这个剧本,与杨过成为完美情侣。这是小龙女的幸运,更是她的勇敢选择和改变自我迎来的幸福结果。 是否可以改变别人设计的人生剧本,取决于很多要素:包括摆脱重复悲剧所需要的自我觉察力,心理资本的丰厚,敢于决策和选择的能力,以及在挫折过程中坚持的心理韧性。

   Copyright@  福建商学院  学生处 版权所有   闽ICP备12020660号-3
校址:福州市鼓楼区黄铺19号   邮编:350012    技术支持:福建商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