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通知公告
>>更多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 >> 大学生职场 >> 正文

心理辅导

有一种职场挫败感可能来自你的内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17 10:19:04浏览人数:

我们在职场中会有很多挫败的感觉,比如人际关系中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办公室政治等;还有大的经济环境带来的项目挑战和压力。


从表面来看,好像都与外在的压力和因素影响有关,其实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秘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自信心的因素。

Marry女士,(本案例授权发布,转载需经作者同意)她来到这个公司已经有12年了,主要负责电视节目策划和广告招商。她从一般职员做到了项目总监。


下周有一个述职报告,她感觉自己没什么成功的事情。公司里和自己负责的同级别项目共四个,其他三个项目进展很顺利,而自己负责的项目亏了很多钱,她感觉到很挫败和沮丧。


分析到原因,一方面有行业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客户的投资特别谨慎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感觉到对于自己的项目来说,好像没有什么足够的亮点和自信可以说服客户投入更多的钱。她学习了很多成长的课程,但总感觉没有触及内心最本质的地方。分析自己的短板时,她感觉和团队和领导沟通的不足。



但好像内心在故意避开和领导的沟通,感觉自己没那么重要,遇到的问题不值得浪费老板的时间,不太想麻烦别人,感觉问题应该自己解决。有时有很好的机会,也不太想争取,老感觉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老板也感觉她状态不好,但不知道如何帮助她。


这是一位从名校毕业,思维敏捷的女士,在工作中特别勤勉负责,所以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被任命为其中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当我引导这位女士在感受自己的沮丧和无助,鼓励她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时,她听到内心说:

 

你不是那么重要,自己躲起来就不会被别人看到,就会过了这一关。感觉自己是个丑小鸭,没有理由和优势让别人重视,自己没那么好,暴露出来就好像不太好了,还是躲起来。


此刻让她做一个深呼吸,然后看看脑海中此刻跳出什么,这位女士报告说:


好像自己在小时候,好像4、5岁左右,跟在姐姐后面,躲起来,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不是很重要。看到姐姐很受欢迎,感觉到很羡慕和难过,甚至感受到自卑和沮丧,同时还感觉自己不应该伤心,心情真的好矛盾和压抑。


陪伴她花了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面对那个4、5岁的小孩子,让她陪伴在那个孩子旁边,用现在的智慧来和那个小孩子沟通。她才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无助的源头:童年因为各个方面好像没有姐姐那么优秀,形成的自卑感,而这个自卑感就好像一个心魔,把她的勇气、自信、力量都吞噬掉了。


当她可以面对这种情绪,我们就开始陪伴她理解这种情绪的前因后果,鼓励她慢慢接纳自己的这部分,看到她的限制包括:自己含蓄内敛的性格、不如姐姐那么漂亮。


她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需要的是勇气、自信、爱和力量,她也开始准备放下童年那个自卑的心魔,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来真正承担起责任,开始学习用现实的方法实现她的渴求和欲望:包括面对目前客观大环境不景气的限制;每周必要的3-4次和领导的沟通;和团队一起对最近项目现状的分析,同时会邀请更有经验的上司来指导研究;每周开始做2次的羽毛球锻炼,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感等。


第一次顾问结束后,Marry感觉到内心很轻松和释然,感受到一种希望感和能量,但也知道这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也做好准备继续审视自己,接纳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推开自己的感受,学习鼓励和陪伴自己用更成熟的方式去应对现实。



过了三个礼拜以后,收到来访者的反馈:


我最近心态平和多了,虽然这次述职也不一定成功,但对自己没有这么多怀疑了。感觉到越来越坚定,在上次和您的讨论中,说找个小爱好或兴趣去做一做,提升自己的成就感。我最近在家里做收纳+断舍离,很多杂乱的角落整理清爽很开心,感受到了自我的小价值和开心。(此案例还未结束,还在持续。)


 


 

这就是一个内在行动疗法的小案例,我们需要深深陪伴每一位情绪受困扰的个体,或者遭遇问题行为苦痛的人,深深觉察他的情绪和感受,然后深深理解这些感受背后的想法和需要。


学习与自己的内在对话,看到潜意识中那些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黑暗、阴影、资源和欲望,然后陪伴他们更客观与广阔的视野理解这一切,更客观的看待他的世界和自己。


然后,我们还需要陪伴他们触摸自己的欲望、需要和渴求,陪伴他们用更有力量的行动-也可以称之为成熟的应对方式面对他的世界。而那些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比如压抑的情绪、负向的情绪困扰,拖沓的行为,甚至由此引起的躯体化烦恼,很大部分来自个体的认知模式,个人经历中学习到的僵化的规则(我只要躲起来一切都是安全的!),还有原生家庭中的规定(我们应该对人宽容,即使对方深深伤害了你!)等。这就是内在行动疗法的核心要义。


我们会用很多种方式来和来访者一起工作,比如意象的技术、行为训练、幽默、角色扮演、心理剧、催眠状态下的感受重构、认知重构和行为重构、原生家庭催眠雕塑等。


这些疗法来自很多大师的启发,比如王阳明的“心学”、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萨提亚关于家庭治疗的思想、贝克和艾利斯的认知治疗技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智慧、存在主义治疗的思想、现实治疗大师格拉瑟的流派、隐喻治疗、叙事治疗、焦点治疗、艾瑞克森催眠治疗。我们后续会结合更多的社会热点或案例信息和大家分享内在-行动疗法的观点和生命哲学。

 

   Copyright@  福建商学院  学生处 版权所有   闽ICP备12020660号-3
校址:福州市鼓楼区黄铺19号   邮编:350012    技术支持:福建商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