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银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共同主办的“国家助学贷款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公布最终评选结果,我校传媒与会展学院2018级会展经济与管理2班陈姝婷同学的征文《你伴我青春行,唤我奋斗起,铸我感恩心——源于你·缘于你·圆于你》入选优秀作品名单。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国家助学贷款开办20周年,本次征文活动旨在体现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人本情怀,展示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在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积极落实“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将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取得良好成效,一大批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本次活动启动以来,我校积极响应,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作品,鼓励师生积极创作、表达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感激之情,共征集参赛作品近50篇,通过组织校内评审,择优选送主题征文活动组委会。通过此次活动,培养了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进一步宣传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据悉,本次征文活动得到广大高校学生、社会人士的积极响应,截至2020年2月15日,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各类作品35612篇,由主办单位组织学界、业界专家组成审稿委员会,通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选,共评出入选作品100篇。此次活动我省共两所高校征文入选前100名,除我校外,还有福建师范大学陈婉盈同学一篇征文入选。
据了解,陈姝婷同学目前是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副社长,思想上进、积极进取、学习认真、乐于助人,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福建省第四季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全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活动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附件:你伴我青春行,唤我奋斗起,铸我感恩心——源于你·缘于你·圆于你
你伴我青春行,唤我奋斗起,铸我感恩心
——源于你·缘于你·圆于你
陈姝婷
此间少年的你们,未来无远弗届的你们,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是否碰到过平静水面上的涟漪?亦或劈头盖脸而来的波涛?能否以无畏的勇气乘风破浪?于我而言,不止碰到过眼前的涟漪波涛,而且以实际行动战胜过它们,曾几何时,迷茫徘徊,踌躇不前,但我的内心一直坚信歌德所言:“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们村和我同一届的考上大学的同学寥寥无几。诚然,对于“输在起跑线上的”农村家庭来说,成为一名大学生在我们村里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儿!然而,汹涌澎湃的“波涛”在击打着我,家中的贫困状态劈头盖脸而来。年迈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奶奶长年瘫痪在床需要家里人照顾。就如林达所言“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或许只是冰川一角。”天有不测风云,我的哥哥在一场意外车祸中,不幸留下了后遗症,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该病的治疗药品并未纳入医保范围,因此费用高昂,单单一针就上千,不仅于此,他还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家里的重担好似一双“有形的手”,使父亲的身影渐渐佝偻,母亲的头发慢慢衰白。家里的重担又好似一双“无形的手”向我压来,扼杀了我想去远方上大学的念头。由于诸多因素,我便将所选的院校集中于福建省学费适中的高校。
黑夜并不是一片漆黑,因为那儿有繁星有明月,星星点点的光亮在河面闪烁,在静谧的夜里,波涛渐渐平静,流水缓缓而动,仿佛极具活力般地为前行的路哼起了歌,在漫漫长路中,黎明总会驱走黑暗,太阳的光辉总会照亮前程。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正是我在青涩时光中最绚丽的那一抹光,为我助力前行!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源于你,我在录取通知书上知道你,你是“绿色通道”——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我在银行咨询中了解你,你以“学生就读期间无利息,工作若干年内低利率”的形式减轻我的负担,你以“承诺按期还款”的模式培养我的诚信意识。你为我提供了大学通行证,你在我的家庭经济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带来了转机。我知道,你不仅仅圆了我的大学梦,你更是圆了千千万万贫困农村孩子的大学梦。当你给予我这份沉甸甸的爱时,我知道这不仅是一份筑梦资金,这更是一份铸人资金,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你赋予了国家对贫困学子的支持和期望,你塑造了贫困学子的精神品质。你仿佛一道裂缝中的光芒,让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让我在大学中明白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这一道理;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助学筑梦铸人”。我的大学通行证源于你。
缘于你,让进入大一的我,有了目标和方向,以“青春之行,蓄力筑梦”,通过一学期的点滴努力,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一等奖学金。缘于你,让兼职工作的我,带着青春的蓬勃与朝气走入社会,在劳动中锻炼能力。缘于你,让寒暑假期间的我,得以传递一份爱心,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乡村行,向高中母校家庭困难的学弟学妹普及助学贷款的一系列知识。我说,我懂你了,世间的美好都是环环相扣的,都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换来的。在成长过程中,深知平凡的我力量微小如尘埃,我想着,也许在平凡中也能创造出不平凡吧,因此便时常携带着感恩砥砺前行,我能做的便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国家给予我爱,我也定当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去传递这份爱,让那些与我相似的家庭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用力所能及来为那些家庭带来温暖,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贫困学子插上翅膀。我点滴的成长、进步与收获,一切都缘于你,你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我的“德智体美劳”。
圆于你,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你,国家和学校提供了这么多帮助,我更应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去回报。为此,在青涩的时光中,奋斗伴我砥砺前行。而这个奋斗的方向便是“为校争光”!这股念头非常强烈,支撑着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到“一马当先”的总决赛,最终我们的团队获得了全省三等奖的成绩。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奋斗的曾经,刚开始的日子像浸了苦水,疲于晦涩难懂的知识;往后的日子蘸了点糖,老师幽默有趣的讲解犹如醍醐灌顶,渐渐熟络起来的新伙伴给日子带来了欢声笑语;慢慢的日子里携裹着乏味与平静,日复一日。那时候的日子就是“三点一线”,自习室、宿舍、食堂。并且在备战期间,时不时的会有测试热身,而这测试,其实是对十位选手的一种残酷的淘汰。看似平静的日子,实则不然。为了我的奋斗目标,在大多数时间里,我是第一个到自习室,也是最后一个从自习室回宿舍,有时回宿舍后基本是在黑暗中爬上床就倒头睡觉。诚然,越努力越幸运,前期的测试中,我的成绩比较靠前,在一轮一轮的淘汰中,有幸成为了代表学校参赛的五人队中的一员。然而平静的日子终究被打破,就像平静的湖面总是会有涟漪,后期的测试中,我的成绩非常不稳定,临近比赛的一个晚上我崩溃的哭了,我的“涟漪”让我迷茫徘徊,让我踌躇不前。在这高压下,我有点想放弃,老师的开导,学姐的安慰,在那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逐渐的平复了我的情绪。第二天,父母打了一通视频电话给我,为我加油打气,看着屏幕前的他们,消瘦了许多,黑黄的肤色述说着烈日下的艰辛,脸上的皱纹述说着岁月的烙印,手上爬满的茧述说着生活的挑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欠下父母亲的“黑白债”是何其难还!而我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又有什么理由不拼尽全力?作为当代新青年,怎能酣于蜜糖,耽于幻想?在那个备战时期,我仿佛回到了高三那年,记忆中的高三和现实中的大二味道一样,虽苦犹甜。直至比赛,我每天都在补缺补漏,书不知翻了多少遍,题也忘了刷了多少次。到了比赛当天,五个人互相加油鼓劲,青春的我们敢为人先,我们坚信只有一马当先,方能万马奔腾,面对着福建省所有的高校选手,集体荣誉感不知不觉中愈来愈烈,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为学校而战!”也正是这一股集体荣誉感,支撑着我们比赛到最后,并最终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取得这个成绩的过程中,毋庸置疑,老师付出了很多,“小马队”的每一位成员也都付出了很多,我很感谢那段时间一起并肩作战的老师与队友们。“一马当先”比赛结束后,很幸运,接到了我的征文作品入选至省赛的消息。那篇征文也是我在备战期间所写,利用晚自习结束后零碎的时间有感而发,经过几个晚上的修改最终定稿。微演讲比赛当天,与我的演讲者一同前往福建师范大学参赛。比赛时,其中让我深受感动的是一位研究生学长的一篇征文,家境贫寒的他,为学费而发愁,为此曾有过休学的想法,幸运的是,在黑暗中,“国家助学贷款”为他助力前行,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解燃眉之急。古人云“施人慎勿忘,受施慎勿忘”,他的心中时刻铭记国家和学校对他的帮助,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远方,扎根于偏远地区支教,一路走过来的他知道,那儿有渴望知识却没有条件的小朋友需要他,他把支教当做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责任。“祖国哪儿需要我,我便在哪儿扎根。”我在现场听完这场饱含热血与激情的演讲后,打心眼里儿,对那位学长肃然起敬,他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源于那不屈不挠的信仰,那日以继夜的坚持,那传递温暖的爱心。他让我明白了平凡的我们也能够为国家发一份光,散一点热,让感恩在社会中蔚然成风。我的“为校争光”梦圆于你,他的“偏远支教”梦圆于你。
我所有的奋斗拼搏,源于、缘于并圆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雪中送炭,送的不仅是一份物质帮助,更是一种精神动力。“炭”能解燃眉之急,但终究会用尽,而要想熬过这漫漫冬日,更需要自食其力。李大钊曾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作为新一代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少不了“三奋斗”,于学海中潜心专研,于困境中不屈不挠,于生活中助人为乐。
生活五味杂陈,恩具点点滴滴,源于缘于圆于,其情不可言宣。世间万物,温暖与爱,在不经意间就能向素不相识的你我传递。感恩,如百卉之萌动,花香四溢;感恩,如长河之流动,经久不息。青春在,奋斗起!愿你我都能在青涩的时光中砥砺前行,传递国家助学贷款这份深沉的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大学梦;愿你我都能保持温暖,在温暖自己的同时,温暖他人,让心与心贴近。趁芳华,我们来日方长。
(作者为我校18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二班学生)